按语:为全面贯彻实施《惠州市人才双高计划实施方案》,积极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作为惠州市唯一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我院立足为地方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总结出了“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对此,《惠州日报》进行了特别报导。原文报导如下:
当老师亦兼经理厂长 是学生也做老总员工
我市提出要加强高技能人才实践培养基地建设,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与企业合作开设校内实训基地,让学生“真刀真枪”实训实习
编者按 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我市提出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体系建设,力争每年培养1万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惠州市人才双高计划实施方案》也提出,加强高技能人才实践培养基地建设,鼓励大中型企业、行业和院校建立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
作为我市唯一一所民办高职院校,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合惠州产业发展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如何做到实习和就业的无缝对接?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学生扮演“员工”“老总”,既是学习,又是工作;老师便是 “经理”“厂长”,既传授知识,又管理指导。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您觉得还会是 “书呆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而这种办学模式正在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实施。立足为地方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该院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总结出了“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企业合作在校内设立实训中心,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轨并行,让学生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训实习,所从事的也都是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技能,培养“有技术、能操作、懂管理”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惠州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提供人才支撑。
与企业合建18个校内实训基地
圆桌前,数十位“员工”分坐在电脑前,眼睛盯着屏幕上不断变化着的股指期货行情曲线。“经理”则在办公室内巡视,不时弯下身子,在屏幕上指指点点,讲解涨跌幅度等信息。
不远处,一间开阔的厂房中,整整齐齐摆放着数十台大型数控车床,每台机床前,都有几名工人正在忙碌着加工精密模具。“车间主任”穿行在机床间,对“工人”们进行指导。
您一定以为自己走进了公司和工厂吧!其实,这是在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上述的场景既非公司,也非工厂,而是该院财经系和机电工程系的实训基地。“员工”、“工人”都是在读学生,“经理”、“车间主任”则是正在上课的老师。
据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院长陈优生介绍,该院立足“协同创新”,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合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将公司和工厂开进校园。学生以“员工”身份入内实训,既是上课,又是工作,所有的实训内容均是“货真价实”的业务,而不是虚拟的“演习”。
按照这样的设想,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内逐渐热闹了起来。惠州太东商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现货商品交易营业部进驻校园,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熟练地承接会计和管理咨询业务。雷博尔自动化系统(惠州)有限公司设在校内的车间,成了机电工程实训基地,学生们生产出的产品直接流向市场。学院财经系还与惠州市银丰会计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惠州市汇达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既是实训基地,又是工商备案、自负盈亏的独立公司。
陈优生表示,学院正是通过学校专业、工厂实业、学生就业的“三业对接”,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轨并行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和经营环境中,成为“有技术、能操作、懂管理”的高技能型人才。
据统计,该院已经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建立起18个校内实践基地。
合作办学让企业受益
“上课讲得多,学生记不住,倒不如让他们在实操实训过程加深对知识的了解,避免成长为‘一肚子理论知识、一动手就干瞪眼’的书呆子。”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财经系主任王宏道表示。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惠州市汇达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董事长。
王宏道说,学校教师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水平。既上得了讲台,又下得了商海,在殿堂与江湖之中不断“跨界”,这便是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众多教师的生活现状。
“企业入驻学校,可谓是校企学生三方共赢。”陈优生介绍道,校内实训和企业就业的无缝对接,这样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企业的需求。
“实战和平时的学习真的完全不一样。”该校财务管理专业大二学生黄永胜告诉记者,和模拟练习相比,承接真实的会计业务,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发现许多现实问题,并在解决这些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
“在校内实训,跟在企业工作几乎完全一样。我从大二开始,就逐步适应了如何在企业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凭借这些,毕业后我很快就找到了工作,而且在工作岗位上成长很快。”该校投资与理财专业毕业生阿辉告诉记者,他毕业只有大半年时间,就已经成为了一家企业的骨干。
“跟学院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对我们企业也大有帮助。这种合作办学的模式,为我们企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理论功底扎实、实操技能过硬的实用型人才,有效缓解了‘招工难’的问题。”雷博尔自动化系统(惠州)有限公司负责人凌建军表示。
创新“工作室”模式培养学生品牌意识
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的毕业生是合格员工,兼备竞争意识、品牌意识和市场分析能力,就能够成为优秀的员工。在企业进校园的基础上,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进一步创新,在服装等专业率先试点“工作室”实训模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近来,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服装与艺术系大二学生陈楷娜生活十分充实。每天除了上课,她都一头钻进了学院设立的“文焰工作室”,收集资料,画设计稿,多次修改并做出成品的服饰。“每次想到我设计的服装有可能流向市场,让很多人穿上它,我就觉得很兴奋。”她说。
“在学校内有工作室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但我们的工作室独具特色,不是对外接单,而是自创品牌。”该院服装与艺术系副主任、“文焰工作室”负责人陈文焰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室结合惠州客家文化,设计了一个童装品牌商标,且已在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工作室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形成了专业、产业、产业链人才培养的联合体。
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很多大学生选择了创业。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还根据学生的需求,利用 “创业园”项目,让学生在校园中就能够积累创业经验。
在4500多平方米的创业园内,容纳着数百个开门营业的创业项目,每一个项目的“老板”都是学生,一个个大学生的创业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
“学生递交详细的创业计划书,写明项目内容、销售对象、风险评估等递交给学校,通过后便可入驻。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不断更新创业园内的创业项目,激发创业学生的竞争意识。”学院创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赖肇庆告诉记者,学院还有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小额贷款,为学生解决创业之初资金不足的后顾之忧。
据介绍,在近4年的时间内,创业园先后入驻了近50家“大学生公司”,并且有5家公司真正注册运营。
“我就是从创业园里走出去的。”卓泽鑫是该校2008届服装系的学生,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创立了一家广告公司。如今,他已经拥有了数家广告传媒公司。说起当年在学校创业的经历,他依旧感慨颇多:“多亏那时候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我才能够从容应对商海的沉浮!”
(文/惠州日报记者龚 妍 潘高耸 通讯员戴礼祥)
来源:《惠州日报》2014年6月5日A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