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到“治理”,将制度建设年工作引向深入——在学院2015年下学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学院办公室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09-05

 

 
“管理”到“治理”
将制度建设年工作引向深
——在学院2015年下学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院长 陈优生
201595
 
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2015年下学期工作会议,继续以制度年建度为主题,按照把握前沿、明确目标、结合校情、创新发展的要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对上半年工作进行总结,共商下学期工作计划和主要任务下面,我代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对上半年工作做个简要总结,对下半年制度建设年工作作出部署。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上半年,学校注重教育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创新,是全院师生落实制度建设、推进“五峰”战略取得累累硕果的半年。半年的时光,给我们留下了强烈的共鸣、深深的震撼和令人陶醉的精彩、前所未有的清醒。过往的半年,正如自姚梅发董事长接手学校以来所经历的历程一样,一路充满挑战,一路不懈奋斗,因此也就一路抉择、一路高歌。学校自2012年至2014年连续三年入围“广东省高等院校(民办)十强单位”。20156月,荣获“2015年中国职业技术学院50强”。8月,广东教育学会公布了“2015广东当代民办教育优秀办学人”(首届)评选活动获奖名单,姚梅发董事长荣获“广东当代民办教育举办人突出贡献奖”,陈优生院长荣获“广东当代民办教育校长突出贡献奖”(全省民办高等学校唯一一位)。由于教育质量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学校出色完成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计划,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录取新生理科线较2014年提高了54分。
(一)注重理念引领,构建起“六个五”育人体系
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变革,是引发变革最为直接的动力和参照。近年来,我们不断强调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在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人文关怀、科学精神、团队协作、社会责任、自我发展等方面的要求,都在致力于寻求一条素质全方位提升之道,都渴望学生生命本体的迸发,成就动机的激发,创造活力的焕发。一套新的、具有活力的“六个五”育人体系,即五说、五对接、五共同、五个度、五峰战略、五个化,已经成功成为人才素质提升的重要保障和理论引领。
各单位都在不断探索知识管理及其实施机制,努力为政策目标的执行制定具有操作性的规则,使学校从要素驱动模式,逐步向创新驱动模式转型,从而实现学校的跨越,为制度年建设的深入找到一条符合自身情况的可行路径,为惠州经济及社会发展找到切入点和支撑点,并确定了“做在起点、落在规格、兴在课堂、融在校园,以建设上水平,以水平立标志,以标志促建设”的发展思路。对于“六个五”育人体系,我们是从理论上认知,在实践中深化;在系统上思考,在体系中使劲;从创新上用功,在开拓中作为;在底线上坚守,从根基上浇灌。实践证明,“六个五”育人体系符合校情和高职教育规律,是对“43334”治校方略的继承、发展和超越,已经成为我们致胜的重要法宝。
(二)注重制度规范,软实力提升硬实力
制度建设是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制度建设全校一盘棋,学校明确了工作目标,以及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和完成任务的时间表,并从两办抽出专人负责学院制度建设统筹和制度审查汇编工作。按照制度年建设目标,各单位高度重视,按时完成规章制度修订、整理和制定工作上半年,制度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为学校科学规范管理提供制度保证。经认真审理,全校确定继续执行的不予修订的制度87项;拟进行修订的制度67项,新制定的制度28项,第一批停止执行的制度31项。
制度建设从本质上来讲,是通过强化制度软实力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硬实力的工程。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走“协同、融合、提升”发展道路,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我们始终注重内涵建设,坚持以提高质量为中心,把提高质量与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制度创新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依托制度的软实力,我校获批62015级新专业,招生专业数达28个,专业方向52个。通过提升制度的软实力,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已汇编成册,专业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活动课程学分认定逐步开展初见成效,教材选用更加规范,实训(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更加科学,顶岗实习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402015级人才培养实施计划制订工作也得以顺利完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断提高,职业技能考证和各类考试工作有新的进展,教学改革计划(563方案)落实迈出了坚实一步。“时尚体育教学”纳入学校体育教学之中,专项体育俱乐部模式创新为学校体育发展注入新的内涵;加强学生咨询与选课服务,公共选修课管理和通识课教学效果显著,《自然大观》、《幸福人生》两册通识课自编教材受到学生欢迎。通过强化制度的软实力,“强师工程”得到认真落实,教师素质提升项目成果丰硕;推行“校企双薪”制度,高薪聘请来自企业的高职称高技能兼职教师,引进专任教师达21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硕士学历(学位)7人,具有企业工作经验占71.4%;依托省高校教师素质提升奖励项目,选派42名教师参加高校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项目培训,选派教师参加国内访问学者7人,选派教师参加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教育技术培训20人,选派教师参加其他专业技能培训5人,选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46人。组织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在线和各类型专业行业的培训,开展首届“教坛新秀”评选活动,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暑假期间,两名教师参加“2015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暨全国选拔赛”分别获教学设计项目三等奖。工商学院教师团队将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旅游大类课程组教学设计比赛。通过激发制度的软实力,科研成果迭出,截至目前,惠州市哲学社会科学2015年度重点课题已获1项立项,省教育厅2015年度教学成果培育项目5项立项,思政教育研究学会获1项立项;2015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服装设计毕业作品展和2012级广告设计与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演圆满完成,服装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完成2015级新生8000余套军训服的生产任务;如期举办创业月月谈与SYB培训,创业就业教育培训有序组织,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稳步提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与高质量就业为目的,继续完善督导工作制度机制,不断转变方式方法,努力开创督导工作新局面。
上半年,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取得了辉煌战绩,这凸显了制度建设对学校软硬实力提升的巨大推动作用。我校共派出18支参赛队伍参加“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赛区选拔赛,一举夺得了3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及5个三等奖;组织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2015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得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参加“加博汇杯”广东省大学生电商创业大赛总决赛,“五湖四海”队荣获全省第九名、销售业绩银奖、综合成绩三等奖,“奔跑在青春”和“海纳百川”队获得销售业绩铜奖,我校获得“优秀校园就业服务团队”称号;参加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能大赛,获得“全能三等奖”、“建筑设计专项三等奖”和“三维算量与清单计价二等奖”三个奖项;参加“绚丽年华第七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评”活动,获一二三等奖各一项;参加广东省第七届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获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优秀奖;学生创作的微电影《爱》获得“奔跑吧YOUNG MAN惠州市第三届青春正能量微电影节”院校组三等奖;我校运动健儿在广东省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上,摘得33银的优异成绩,其中王凤珠同学夺得女子丙组100200第一名,黄志华同学夺得女子丙组跳高第一名,林敏芳同学夺得女子丙组跳高第二名,黎健恒同学夺得男子丙组跳高第二名,王凤珠等同学夺得女子丙组4×100接力第二名,学校也收获女子团体总分第四名、团体总分第六名以及“体育道德风尚奖”等多项荣誉。
(三)注重协同创新,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以及与境外、国外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创新,坚持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道路,打造多样化、有特色、有深度的校企合作模式,推广财经学院所创的“专业+”校企合作新范式,不断提高合作育人水平。上半年,学校与旭日集团、TCL酷友公司、科汇公司、智能针织软件(深圳)公司、马克汉姆国际教育集团等企业的合作,跳出单一的人财物资源合作的局限,打造出专业设计、课程开发、实训指导、完善评价等更为深入的合作育人新形态;并基于行业标准,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上进行大胆的改革,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成功举办广东省第二十九届物流行业校企合作高峰论坛,优化了校企深度融合模式,扩大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开设“学徒制”试点班,用“双导师”制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搭建更好的平台。木鱼工作室与惠州市成长一线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现已完成《见啥要啥》、《我变勇敢了》等4本儿童图书绘本,预计将于下半年正式进入图书市场销售。继续教育工作成绩显著,现在籍成人大专学生规模超过2000人,同届专本同读毕业学生超过60人。
(四)注重重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和工资待遇
按照制度年建设任务,学校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新建了多栋学生宿舍,建设了多处文体活动场所,加强计算机中心机房建设和管理,采购近3万册新图书,建立微信图书馆。加大实训(实验)项目建设,建设了本学期教学急需使用的模具实训室及会计一体化实训基地,整合校内实训(实验)室资源,提高实训(实验)室利用率。整体提高教职工工资待遇,完成公积金基数调整工作,全校公积金支出月增10.27%6月,学校成立了预算领导小组,制定预算管理制度,以保证正常运转为基本要求,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促进学院内涵发展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资金分配结构。后勤保卫部门积极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整治学校周边乱摆摊点和校道车辆摆放,加强摩托车、电动车管理,有力保障校园整洁卫生安全稳定。
(五)注重服务创新,开拓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新格局
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推进大学生党建铸魂工程,把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和活动中去,创新工作方法,扩大服务师生的效果。实施以师德教育为中心的铸魂工程,开展“广东省扶贫济困日活动捐款”、“面对面帮扶贫困学生”活动、“师德标兵”评选活动以及“三严三实”、“迎七一·践行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实施党建铸魂工程,以党建促共青团、工会建设,将党建文化基因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激发了师生员工改革创新激情。成立了宣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讲师团,组织开展了党委书记、院长上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紧紧围绕广东省教育体制专项资金项目课题《民办高校“一体五化”立德树人工作长效机制构建和实践》研究工作,加强“皮建彬工作室”建设,推广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和宿舍民主生活会制度模式。组织申报2015年广东省党建研究会课题,获四项课题立项,取得了新的突破。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下发通知,对我院的“书记项目”——大学生党建铸魂工程给予通报表扬。校园网主页新闻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运作更加成熟,招生宣传和新闻监管效果明显提高。成立新闻中心和新媒体中心,充分发挥学院宣传部、团委、社团及院系微信新媒体的宣传优势,树立学院的宣传品牌。开展“宿舍文化节”、“体育文化节”、“党团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便民志愿服务活动、社区义补活动,成功举办学院第二届“汉语言文字通识大赛——中华成语知识竞赛”,提高我院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组织党员教师参加广东省国防教育论文征集活动,三名老师撰写的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组织参加广东省师德征文活动,李洪梅老师获得二等奖。李引枝书记获广东省“优秀‘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称号,皮建彬同志荣获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郑辉华同志荣获“惠州市十佳基层团委书记”称号。2013年、2014年,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征兵工作全优单位”。今年征兵工作也完成得非常出色,受到军分区、市政府好评。
二、认清新态势,把握新热点
学校能如此快速发展,客观上得益于惠州经济及社会发展,也得益于全体师生在董事会领导下坚持不渝的努力。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要意识到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机遇和责任,进而从保守安逸的状态中摆脱出来,投入到竞争创新的洪流中去。
2014年以来,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部委制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对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及试行办法做出规划,设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未来6年的整体体系。习近平主席在为2014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批示,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部分,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这标志着,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职业教育也进入了发展新阶段。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态势
1、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引导”
早在2002年,国务院在相关决定就明确提出职业技术教育要“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新方针、新要求。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强调“完全由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很可能偏离社会需求”。从过去的“政府主导”到现在的“市场引导”,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基本方针和原则的重大调整。
2、从“大力发展”到“加快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首次出现在中共中央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其后1991年、2002年、2005年国务院在三次关于职业教育的决定中都采用“大力发展”这一工作方针。2014年的国务院《决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从“大力发展”到“加快发展”,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方针的重大调整。
3、从企业是“重要力量”到企业是“重要主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一直由行业企业举办,追求学校与企业的合作,2014年国务院《决定》提出“深化校企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这表明企业在职业教育办学中的政策地位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4、从“管理”到“治理”
2005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对职业教育提出“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了管理关系、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2014年国务院提出,职业院校要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这表明职业教育也必须进行从“管理”到“治理”的变革。
5、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2002年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的培养目标为“高素质劳动者(中职)和实用人才(高职)”,2014年国务院《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更加清晰,顺应了国家产业升级与转型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6从“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
我国原来对待职业教育的政策是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所倡导的“组织动员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即通过政府的组织动员,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2014年提出的新政“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也就是政府通过市场规则引导社会力量自主“兴办”职业教育。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在教育、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上享受“国民待遇”,极大地拓展了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
7、从“加强衔接与沟通”到“系统培养、多样成才”
2002年国家提出建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2005年国务院强调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2014年国家首次提出“系统培养、多样成才”的发展原则,并对具体路径、方式做出一系列的规定,也就是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构建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的互通“桥梁”。
8从“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到“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原来国家的政策是“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条件的市(地)可以举办综合性、社区性的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国家提出,在高等教育阶段,要相对稳定普通大学招生规模,重点发展高等职业院校。2014年国家又提出“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即一方面要推动高职为区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要构造完整的职业教育层次体系和建立符合高职特点的学位制度。
9、从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到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2002年国务院《决定》提出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2005年国务院会议要求“一定要把加强职业教育纳入各级发展总体规划”;2014年国家进一步提出要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即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与产业建设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从而大大提升了政府在规划职业教育上的责任。
10、从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4年国务院提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目标进一步丰富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在强调中国特色的同时,也强调中国职业教育要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接轨,体现了更强的全球性和现代性的价值取向。
这种趋势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在这种趋势中,大学的目标不再是一个,大学的权力中心也不再是一个,大学的服务对象也不再是一种,特别是高职对知识的定义,对高职教育的定义当然也就是多元的——古典的、现代的、后现代的同时并存。
(二)职业教育新热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来临、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对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不断增长的需要,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环,切实关系着民生与就业。当前,职业教育呈现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信息化、产教融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集团化和国际化等六大热点。上述热点问题不仅要靠教育的改革创新来破解,还要通过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政策调整、社会制度创新来改善,通过建立社会、经济和教育良好的联动机制,消除职业教育系统内外的体制性障碍,努力冲破传统教育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才能为职业教育创造更适宜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土壤,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突破和发展。
三、谋篇布局,进一步优化学校制度
本学期开学后,学校将进一步修订大学章程,推行现代大学制度,落实依法治校战略。
各单位要按学校相关文件要求,按时完成规章制度修订制定工作,确保学校新版制度汇编印制完成,为学校科学规范管理提供制度保证。
在学校创新的重点逐步从宏观层面转向微观层面的背景下,我们应进一步构建现代大学治理制度,创造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治理机制,调整学校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关系,以解决学校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大学治理是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重大事务的决策机制和过程,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在发展主题变革方面,要从董事会主导,逐步过渡到利益相关者主导的模式上来,并出台一种多元互动与利益兼顾政策。
(二)在行政决策机构变革方面,坚持在董事会领导下,借鉴并融合先进院校经验,不断完善董事会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监督、企业参与、社会评价的体制机制,来回应民办高校治理中何种权力匹配更有利于大学竞争优势可持续获取与维系问题。
(三)在学术机构的变革方面,将建构符合学校实际的教授治学模式,重组学术委员会,形成董事会、党政联席会议、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为框架的治理结构。
(四)扩大学院制建设试点范围,落实并明确校、院、系三个中心的改革定位。其中,校部是决策中心,负责制定目标、监控改革、研究政策、宏观调控、对外联络;学院(系)是管理中心,负责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社会服务;系(教研室)是质量控制中心。
推行学院制改革,就是追求制度创新。通过管理层级下移,使学院成为推行行政管理的重心,使学院具有实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等特征的内部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实体性是学院设置的指导思想,逐步使学院成为一个具有相应组织机构和人、财、物管理权限的管理实体;主体性是学院运行的指导思想,学院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教学、科研为主体,以确保学院的运行效率;自主性是学院内部管理思想,对内自主决策,对外参与合作办学、社会服务,努力增强学院的办学活力。
(五)在决策参与机制变革方面,治理作为一种横向的协调模式,其治理主体具有多元化特点,治理视角下的新运行模式强调多元利益主体共享权力。具体来说,要形成以董事会为核心进行决策,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共同参与,以及以教职工和学生群体进行监督的治理结构,从而实现民主管理。
四、深入做好党建、学工和思政一盘棋育人工作
(一)工作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到人性思维、人文关怀、人本管理。
2.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信仰对话、与专业成长、与艺术同行、与工作对面的实践路径,实现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操守、职业规划、职业判断、职业心理、职业法规全面提升。
3.师生共进,共同发展。
党建、学工和思政工作要在“融”字上下功夫,融入组织、融入管理、融入师生、融入活动,做到教育主题化、活动系列化、实践项目化、运行团队化。
(二)处理好四个关系
党建、学工和思政工作,在实践中要处理好“四对关系”。
1.人才培养质量与党建思政工作的关系
要创设条件,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2.党建思政工作与学生工作的关系
学生工作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也是工作重心。要建创条件,建立平台将党建思政工作融入到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中去,建立长效机制,使自律、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
3.党建思政工作要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本学期,学校将成立大学生服务中心、大学生电商创业中心、时尚体育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等四大平台,将“四个关注”引向深入。
4.继承传统与创新关系
要运用新的手段、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三)党建、思政工作要实现五个转变
1.从加强领导向注重服务转变
2.从以事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
3.从集中型、运动式向常态化、渗透式转变
积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广泛搭建平台,丰富渠道载体,建立长效机制。
4.从外部实施教育向发动学生自我教育转变
5.从传统说教向新兴媒体互动转变。善于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传媒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求真、质疑、批判的科学素养。
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推进国际理解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另一大职能。所以,党建与思政工作,要在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准确把握和主动适应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和新规律,做到党建、学工和思政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同步谋划、齐头并进,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督促,确保每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成效。要积极抢占网络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与优势,开展党建与思政工作创新,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四)今年12月承办一次全省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年会暨德育工作研讨会。通过会议,一方面学习兄弟民办高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也与兄弟院校共同分享我校省课题《民办高校“一体五化”立德树人工作长效机制构建和实践》研究成果,进一步扩大学校知名度,凝练办学特色。
五、以探索教师层级管理为突破口,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尽管几年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学院人才队伍建设与上级要求,与先进院校比较还有一定差距,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要求也有很大差距。参照先进院校经验,我们按照目标管理的要求提出教师层级管理的思路,通过挖掘潜力、激发活力、增添动力、激发教职员工不断自我提升的目标追求,让每个人都有令人尊重的价值体现,都有与层级相匹配的薪金报酬,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供强有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教师层级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变职称导向向以能力、绩效为导向的理念转变,对现行“初级、中级、高级”三种技术职务的人才评定标准,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学院实际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设立“合格教师、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首席教师”等六个层级,每个层级都依托师德修炼、课堂教学、实践锻炼、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服务、技能竞赛、考证培训、表彰激励等评价路径,形成以能力和绩效为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
具体做法是,教师基本工资部分按原制度执行,教学工作量部分由学校核准总量,直接由二级学院(系)按教师层级进行分配。由于这个问题涉及面较广,很多细节还需做进一步研究,开学后学校将组织专门小组,尽快出台落实方案。
以抓好教师层级管理工作为突破口,将教师队伍建设与学校升本、“强师工程”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建立目标管理,继续做好引进与培养并举,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水平,建设一支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六、积极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及精品课程、重点专业建设
作为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中心,以职业需求为标准的基本理念”的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就业率的关键所在。职业教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应以提高质量为目的,以培养就业型人才、服务社会为终极目标。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的前进必须由相关部门从各个方面协力推进。在改革的过程中,应当保持理念、目标、体系、实施、保障等方面的协调发展。鉴于此,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合力推进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
(一)树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理念,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树立以素质为本位的新理念,促使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树立以探究与实践为主要课程形式的新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以终身学习为主要导向的新理念,做到与现代信息社会与时俱进。
(二)明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准确定位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要实现以职业需求为中心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协调统一。
(三)实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科学设计
课程设计是按照育人的目的要求和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份之间的必然联系制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编制过程,是课程建设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学校实际,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
1.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要广泛,让行业、企业的专家直接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计划,确定课程内容和评估标准,发挥专业的主导作用。
2.课程内容的设计要灵活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社会生产与生活的真实案例,能较早地体验社会情景,熟悉社会环境。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为日后进入社会,参与工作打下基础,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目的。
3.课程模式的应用要因地制宜并与时俱进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在调研分析、探索应用的基础上,寻找一款最适合本校实际的课程模式,并将其本土化、应用化,在适用模式的同时做到创新模式、发展模式。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学校已初步形成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创业教育一体两翼培养模式。
4.保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落地实施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一个动态运行的体系,不仅仅需要科学合理的目标定位、体系设计、模式跟进以及内容更新,也需要充足完备的保障支持体系。
七、其他具体工作
在以上理念指引下,重点做好如下几项具体工作:
(一)成立专家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校级重点专业评选条件、建设要求及配套激励机制,制定“校级重点专业建设及管理办法”,形成“校级重点专业”到“省级重点专业”梯队建设目标,并依托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开展教学团队建设。
(二)做好校企合作优秀案例汇编出版工作
总结建校以来各专业校企合作开展情况,汇编各院(系)上报优秀校企合作案例,正式出版《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优秀校企合作案例集》。
(三)持续开展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改革研究工作
统筹谋划,系统设计,解决好与质量问题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制度问题,持续推进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总结,落实“教学营养餐计划”。
(四)建好三班五平台,提高合作实体企业服务教学功能
深化校企合作育人,以项目为载体加大校内合作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力度,建立校内合作企业考核机制,对人才培养、服务收入、教学使用、学生参与、师资培养、功能利用等情况进行年度效益评价。重点规划好工商大楼二楼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抓好现代物流实训中心、深圳麒麟山景酒店实训基地、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等省级立项建设项目,迎接省厅的检查和评估。
建好三班,即财经学院与惠州市理财师协会合作建立金融精英班、机电信息学院与TCL、科汇、华淼等企业建立创新实验班以及汽车工程系的“卡斯特自动变速器专修班”;建好五大合作育人平台,即机电信息学院信息技术研究所、服装与艺术系的“创意设计中心”、汽车工程研究所、建筑工程系的“广联达惠州认证中心”及毛慧工作室。
(五)协调及推进2015-2016学年度实训室立项项目建设工作
跟进19项实训(实验)立项优先建设项目及4项统筹解决项目建设工作,在实训室选址、设备采购、基建等方面加强与各实训(实验)项目建设申报单位的沟通,力争实训(实验)各类立项建设项目在规定时间建设完成并交付使用。
(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督导工作。一是在常规督导与专业督导方面要突出创新,努力促进教学发展;二是在实践教学督导方面要突出高职教育特征,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岗位技能;三是在“督教”、“督学”方面要突出实效,力求构建长效机制。
(七)继续教育中心要不断提高服务学生、企业和社会的能力,力争取得新进步。
(八)做好其他工作。各部门单位要群策群力,加强配合,扎实做好迎新和新生思想稳定等相关工作。财务处要着手研究制定经费预算制度。资产管理和后勤保卫部门要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切实做好网络安全、网速提升、设备维护更新以及安全维稳工作,建设整洁文明和谐的校园,为制度年建设提供良好保障。成立学校艺术团,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和社会影响力。
老师们,同志们!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要让在校言校、在校忧校、在校为校成为习惯,振奋精神、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用坚定的信念、辩证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开创学院发展新辉煌。
点击数: 收藏本页

学院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马安镇新乐路 邮编:516057

招生办电话:0752-3619806、3619808;就业办电话:0752-3619121、3256789

粤ICP备14003975号-7    备案信息查询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