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委12号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07-07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

 

(粤发[2005]12号)

 

 

 

一、加强和改进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1. 全面实施科教兴粤和人才强省战略,迫切需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省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和实现全省人民的富裕安康的重要生力军。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方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实践回答“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确保教兴粤和人才强省战略的全面实施科,确保我省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我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 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适应时代要求,大力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不断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不断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坚持以人为本,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抓好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积极实施以党支部建在班上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党建工程,全面推动学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等。这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必须继续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3. 新形势下,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我省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同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十分尖锐复杂。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意识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数量不足,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二、加强和改进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4. 加强和改进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全面素质教育。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着力更新观念,创新内容,拓展渠道,完善体制,健全机制,营造环境,形成合力,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5. 加强和改进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基本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形成以人为本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体系;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构建完善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实现教育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育规范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提高。

 

三、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6. 大力推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纳入重点学科建设范畴,充分发挥现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大经费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使该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达到3-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8-10个。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科研课题的覆盖面,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题研究的资助力度,思想政治理论课题研究实行计划单列、经费单列、独立评审。

 

7. 不断完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严格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规定的课程,落实规定的学分,不得以任何形式削减或变相削减。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授课规模与专业课相当,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要求及计算标准与专业课一致。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建设工程”,本科院校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纳入重点课程进行建设,高职高专院校也要有选择地进行重点课程建设。科学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选修课程的建设,努力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在国家实行一纲多本的前提下,集中力量编写一套体现广东特色的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进一步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完善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网站,大力开发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资源,加快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推进网络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播放音像资料等形式,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实践教学环节落实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教学之中,建立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法,强化综合评价,全面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8. 切实加强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坚持和完善省领导定期到高等学校作形势政策报告制度,每位省领导原则上每年为大学生作一次形势政策报告。实行“百名客座教授制度”,精心挑选确定100名左右的厅局长以及党政部门相关业务处室的处长,担任省内各高等学校的客座教授,定期举办形势政策教育讲座或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将其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范围,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制定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开展教学,落实国家规定的课时、考核要求和学分标准。

 

9. 用当代马克思主义指导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学建设和管理。精心组织实施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用3年左右的时间,分期分批对全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进行一次系统轮训。

 

10. 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门课程教学活动中。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传德育人的意识,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深入发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加强教学和教材的管理,严格教育教学纪律,禁止散布违背宪法、法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

 

四、积极拓展新途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1. 强化社会实践教育。牢固树立和落实实践育人的思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协调机制。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总体安排和课程管理体系,实践教育经费单列安排。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考核合格,原则上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计为2个必修课学分,高职高专院校计为1个必修课学分。积极开展军政训练、专业实习、社会调查、“三下乡”、“四进社区”、西部支教、红色旅游等教学实践、志愿服务、义务劳动和勤工助学。创造条件组织大学生参加泛珠江三角洲的区域交流与合作。举办面向台港澳和外国的学生交流与合作活动。大力推进大学生志愿者注册管理制度,积极拓展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领域。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企业要主动协助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提供条件和场地,力争到2007年底,全省高等学校的每个院(系)都建成一个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确保每学年学生参与面不低于50%。

 

12.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以校风建设为核心,推进教风、学风、干部作风建设和校园育人环境的建设,促进学校精神的形成。完善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建设好大学生活动中心。深入开展“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和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继续实施“广东省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设,逐步建立起内容覆盖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体系。精心组织“挑战杯”大学生系列科技竞赛活动、学科专业课程竞赛和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大学生电影节等品牌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科技思想、伦理精神、信息意识和开放意识。结合“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等纪念日,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工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等学校思想阵地,唱响主旋律,培育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的良好校园风气,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全面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13.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两年内建成广东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引导高等学校建成若干个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示范性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加强南方网理论频道等高水平理论网站建设,有效整合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传统媒体资源,丰富网上宣传教育内容,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内网外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建立IP地址使用信息数据库和IP地址分配使用逐级责任制。组织实施 “高等学校绿色校园网络计划”,校园网电子公告系统(BBS)严格实行用户实名注册制度,严防各种错误观点和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提高网络管理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努力构建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网上舆情收集反馈机制,建立领导重视、专兼结合、师生广泛参与、共同抵御网上有害信息的安全管理机制。

 

14. 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建设、立足教育。积极构建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体系。高等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认真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行动计划”和“大学生健心工程”,坚持面向全体大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和干预机制,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支持大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互助和自助的作用。学校要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按照1:4000的比例配备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工作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逐步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体系。

 

15. 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完善高等学校奖学助学工作体系。在财政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高等学校将所收学费的10%用于资助困难学生的同时,多渠道筹措奖助学资金。拓展勤工助学岗位,提高勤工助学的报酬标准,鼓励生活困难学生特别是特困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报酬,解决生活困难,保证完成学业。全面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完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坚持“面向市场,双向选择,完善服务,加强指导”的就业工作方针,建立健全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全面推行“三个适度挂钩”的管理运行机制,完善毕业生就业率公布制度,建立待就业毕业生登记制度,积极构建就业网络信息平台。学校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职人员和指导教师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要达到1:500。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实行全程教育与指导,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并计算为1个学分。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的长远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准确把握就业形势,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激励大学生发扬艰苦奋斗和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继续实施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鼓励广大毕业生到基层去、到我省山区和农村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改善高等学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建立优质高效的后勤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规范学生食堂管理,逐步建立起对外承包经营和大宗生活物资采购准入制度。学生原则上按院(系)、专业、班级安排宿舍。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以学校为主导,同时吸收社会物业管理机构共同管理。进一步搞好体育场、运动场建设,增加学生的活动场所。加大对图书馆、计算机房等方面的投入,完善设施功能,不断满足大学生对学习、生活和文体活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

 

16. 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公寓。学校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职能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参与的学生宿舍管理机构,具体领导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建设好学生工作队伍、学生公寓物业管理队伍。学生公寓规模较大的高等学校,要在后勤系统党组织设立专职副书记负责有关的管理工作,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管理学生公寓。在宿舍大楼建设党建知识阅览室和党员活动室,积极推行“学生党员示范岗”制度,探索学生党团活动、辅导员工作、自我教育组织、校园文化建设、安全保卫工作进学生公寓和学生生活园区的有效途径和机制。广泛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五、加强高等学校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建设,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17.全面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将学生党建纳入固本强基工程,继续实施以党支部建在班上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程”,创新学生党组织的设置形式,构建纵横交叉、全方位、网络化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把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重心前移,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早期培养,利用学生业余党校、网上党校开展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努力实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高度重视研究生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按学科、专业设置研究生党支部的新模式。完善党建工作制度,用3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组织员队伍。以“理想、责任、能力、形象”为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学生党组织建设促进团组织建设和校风学风建设。

 

18. 加强高等学校共青团和学生组织的建设与管理。健全推荐优秀共青团员作为党员发展对象工作的制度,促进学生团支部建设。健全学校共青团组织机构,按有关规定配齐配强校、院(系)共青团干部。进一步实施“广东省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活跃基层团组织。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特别是班级文化建设和组织建设。省定期评选表彰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社团,为学生社团选拔、聘用指导教师,逐步建立学生社团联合会,切实加强学生社团管理,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六、强化建设和管理,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19. 学校要努力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每一位干部、教师和职工都担负着育人的职责。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实施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辅导员、班主任要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和指导作用,后勤人员要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大学生多办好事多办实事。积极发挥关工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建立专项评优奖励制度,每两年组织评比表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树立、宣传、推广一批先进典型。

 

20. 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以“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为目标,科学配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逐步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职称序列,探索建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职业资格制度,新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人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新进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应是中共党员,其中进入本科院校的,应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或其它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或研究生学历。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相对稳定,在本岗位连续工作5-10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比例应不低于60%;凡提职后工作不满2年者,不宜调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的学校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在校研究生规模较大的学校应建立校、院(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构。

 

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依照专业课教师配备标准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博士培养计划”。到2010年,1960年以后出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11工程”建设学校和省属重点建设学校要达到50%,一般本科院校达到20%-30%,高职高专院校有1-2名。加大名教师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省级骨干教师。

 

采取有力措施,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逐步配齐专职辅导员,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从本校免试推荐的硕士生、博士生中择优选聘专职辅导员,也可从退休老同志和优秀教师及品学兼优的党员研究生、高年级党员学生中,聘任适量的兼职辅导员。同时,每个班级配备一名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具有奉献精神的兼职班主任。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导师制。完善专职辅导员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制度,制定完善有关政策,积极鼓励辅导员终身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高等学校团组织建设,保证校、院(系)两级共青团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学校各级团组织的正副书记,要按同级党组织(行政)职能部门或下一级党组织正副职配备,并享受相应的政治、生活待遇。在校学生数1万人以下的高等学校,校团委专职干部配备标准不得少于5人,1万人至2.5万人的学校,不得少于9人,2.5万人以上的学校,不得少于12人,分校区较多的学校还应酌情增加。院(系)团委(团总支)、教工团总支须至少配备1名专职团干部。

 

21. 建立和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继续教育制度。积极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依托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建立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每3年接受一轮时间不少于15天的省级以上脱产培训。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崇教厚德、为人师表”的理念。学校支持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接受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通过安排在职攻读学位,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到2010年,使50%以上的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达到硕士以上学位或研究生学历。

 

七、切实加强领导,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22. 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省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负责高等学校思想工作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各有关部门要主动配合,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等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高等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统筹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长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负责,学校各部门明确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学校基层党团组织认真履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学校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委员会,二级学院(系)成立学生工作办公室,定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体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名称原则上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并作为学校的二级单位独立设置,直属学校党委领导,并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特别是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教师编制,配备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富于战斗力、敢于打硬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民办高等学校要重视和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校、院(系)党团组织以及学生党团组织。

 

23. 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费投入。高等学校要落实《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的规定,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费达到当年政府拨给的事业费的3%并列入预算,主要用于学科课程建设、队伍培训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同时从收缴学费中按每生每年2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4. 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工作机制。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入高等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省委组织部门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定期组织检查和评估。认真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划》、《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方案》和《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每5年进行一次评估,评估的结果以适当形式予以公布。

 

建立学校各部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责任制。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和建设标准,细化确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任职条件和教学能力要求,实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挂钩。凡连续2年考核不合格者调离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岗位。

 

建立科学的维稳工作机制。加强党对高等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维护学校稳定工作的思想基础。加强对学校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以及电视节目和出版物的管理,探索建立稳定信息汇总、分析和沟通机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治安综合治理管理目标责任制,继续做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开展高等学校科技创安工作,推进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体系建设。以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为重点,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身防范能力。加强高等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制度建设和队伍培训,完善学校内部安全保卫体系。

 

25.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组织专家学者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问题研究列入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继续开展高等学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和专题调研。依托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组织专家重点研究重大课题,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工作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6. 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结合城市改造和社区建设搞好规划,加强综合治理。政法部门要加强综合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依法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社会稳定的事端。宣传部门与媒体要坚持弘扬主旋律,多作正面宣传和报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充分发挥各类网站的正确导向作用,积极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文化部门和文艺团体要进一步推进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特别是影视报刊以及传媒的监管力度,净化文化市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集体参观一律实行免票。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鼓励和支持面向大学生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建立社区教育和社区服务基地,组织社区文化、娱乐、体育等活动,为大学生在社区的活动提供场所和服务。把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作为政府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抓不懈,完善毕业生自主就业市场机制,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落实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完善资助困难大学生的机制,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点击数: 收藏本页

学院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马安镇新乐路 邮编:516057

招生办电话:0752-3619806、3619808;就业办电话:0752-3619121、3256789

粤ICP备14003975号-7    备案信息查询

Baidu
sogou